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—紫禁城的“八大作”
公元1406年,明成祖朱棣下诏营建紫禁城,一座伟大的宫殿由此诞生。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宫殿建筑群,在它建造和修缮的过程中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传统宫殿建筑施工技艺,被称为“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”。 瓦木扎石土,油漆彩画糊,土作、石作、搭材作、木作、瓦作、油作、彩画作、裱糊作,它们构成了紫禁城营缮中最重要的部分。这八项技艺行内俗称“八大作”。
2020年,紫禁城迎来六百岁的生日。故宫博物院策划制作了八集系列微视频《八大作》,每集约5分钟,向观众展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“八大作”的工艺之精、技艺之美、传承之序,呈现紫禁城六百年的营缮之道,这一石、一木、一砖、一纸、一画,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营造智慧。
第一集《土作:厚而载物》
在紫禁城里,形制可以被触摸,庄严可以被感受,唯有土作隐匿在世人面前。六百年来,通过土作方法营造出的紫禁城地基,坚固、耐久、稳定,成为承载连绵殿宇重要的根基。紫禁城从明代建成至今,没有因地面雨水的浸泡而下沉,也没有因为冬天的冰冷而变形,历经多次地震仍完整留存至今,用挖、夯、填、筑技艺所筑成的地基,坚固耐久,厚而载物。本片在介绍土作营造技艺的同时,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,还原土作中最为复杂的小夯灰土作法,为观众展示紫禁城中“厚而载物”的土作营造技艺。
第二集《石作:稳而持重》
石作,是传统建筑中关于石构件制作、表面处理和安装的营造技艺。铁与石的碰撞,从糙石变成须弥石座,稳承着木建筑巍峨耸立的职责。星辰流转,日月更替,数百年间,石作,用稳重承载住威严,用坚韧吸纳着气脉。泰然处之,稳而持重。它是凝固的艺术,也是永恒的记忆。本片通过对古建筑中石料加工工序过程的实景拍摄,为观众揭示紫禁城中“稳而持重”的石作营造技艺。
第三集《搭材作:相辅而成》
搭材作,是传统建筑中以架木搭设、扎彩、棚匠为内容的营造技艺。除了搭扎彩棚外,搭材作也扮演着紫禁城建筑施工中搭建脚手架的角色。本片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,重现了紫禁城宫殿建设中搭扎脚手架的过程,为观众展现“相辅而成”的建筑营造智慧。
第四集《木作:方寸之合》
木作,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缮中的主作。紫禁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宫殿建筑群,凝聚了木作营造技艺的精华。尽错综之美,穷技巧之变,结构恰到好处,是木作最和谐的分寸。宫宇之上,一横一竖,一撇一捺,独立是方寸,合起来叫乾坤。本片以榫卯为切入点,展示了各种常用木作工具,如锛、凿、锯、刨、锤、尺、墨斗等在紫禁城木作营造中的应用,如何从最小的榫卯搭建出宏大的宫殿,向观众诠释出“方寸之合”的营造技艺。
第五集《瓦作:定而望动》
瓦作,是传统建筑中砌砖墁地的营造技艺。瓦,来源于土,成型于火,为人们遮蔽风雨。在紫禁城中,金黄色的琉璃瓦保护着木质的屋顶、飞檐,成为最引人瞩目的色彩。镇脊神兽,龙纹瓦当,凝神守望,浮云变幻。瓦作,连接起泥土与天空。定而望动,动静等观,经历紫禁城所有的繁华与沧桑,守望历史的轮回。本片展示了紫禁城屋顶上不同瓦件的形制和作用,以及如何通过苫背和瓦瓦的过程、将一个个瓦件形成宫殿恢弘的屋面,为观众展示紫禁城中“定而望动”的瓦作营造技艺。
第六集《油作:厚而有度》
油作,是紫禁城中为保护木构件而施以地仗油饰的营造技艺。为了保护木构件,将通过油、灰、麻等材料在木构件表面制作地仗,在地仗外施以油饰,形成紫禁城中满目的朱红。从无意成形,到有意为之,层叠之间,厚薄有度,与金色的屋檐,白色的玉桥,灰色的大地相称,这满目的朱红早已成为城中坚实的庇护。油作,最重要的是功底,这座由木头搭建起的城才能抵御风吹日晒,雨雪风霜的侵蚀。由内及外,由外观内,这是中国古建筑适形而止的底蕴。本片通过拍摄熬制灰油、披麻捉灰、光三遍油一个完整的油作营造过程,为观众展示紫禁城中“厚而有度”的油作营造技艺。
第七集《彩画作:木衣锦绣》
彩画作,是传统建筑中为建筑梁架和木构件进行装饰的技艺。紫禁城中的和玺彩画、旋子彩画、苏式彩画,体现出建筑的等级,也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。描拓、沥粉、上色、贴金,诸道工序错彩镂金,彩画浑然天成,起谱于咫尺之内,落墨在方寸之间,大象无形,木衣锦绣,厚重与轻盈,都镌刻在紫禁城彩画技艺中。本片通过跟拍从起谱子到贴金的完整彩画制作和修缮过程,向观众展现紫禁城中为木结构的宫殿穿上锦绣外衣的彩画作之美。
第八集《裱糊作:柔外韧内》
裱糊作,是传统建筑中为室内施以纸张裱糊的营造技艺。顶棚、墙面、门窗在裱糊工艺装饰下,不仅为森严庄重的宫殿增添了清雅别致的美感,还起到防潮、防尘、保温的作用。纸张铺满之际,厅壁共为一色,肃静,通透,被光线切割的一道道纹理,传递着紫禁城工匠的精湛技艺。本片通过拍摄制糊、除尘、裱纸、撒鱼鳞、盖面的宫殿裱糊传统工艺,演绎出裱糊作“柔外韧内”的传统建筑营造智慧。
|